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刘鹏/文7月沪深交易所出现了企业IPO零申报的现象,引发市场议论和猜想。有市场人士将此理解为首发上市放缓的信号。同时,在决策层提出“要活跃资本市场,提振投资者信心”的基调下,叠加近两周低迷的行情,“控制IPO节奏甚至暂停IPO”的建议再次出现。

这样的呼吁似曾相识。每当A股行情表现低迷特别是处于熊市周期时,IPO就成为众矢之的。这凸显了投资者和相关市场主体希望股市走出低迷的迫切心情。这样的期待当然值得理解,但控制IPO数量节奏甚至暂停IPO,并解决不了A股低迷症结。8月18日,证监会表态称,始终坚持科学合理保持IPO、再融资常态化,同时充分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,加强一、二级市场的逆周期调节,更好地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。

从历史维度看,中国股市建立30多年来,在市场起起伏伏中经历了9次IPO暂停,短的一两个月,长则超过一年,累计暂停时间超过了五年,但是每次暂停后,A股最终“脱胎换骨”了么?从最终指数表现看,短期或有回暖“疗效”,但并没有解决股市低迷症结,也没有解决牛短熊长问题。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交了很多学费才摸索出的经验和常识。因为这种干预并没有真正平抑市场波动,而是让市场在“控制暂停是利好,放松重启是利空”的预期下陷入一轮又一轮的历史循环,也让监管被动置于一轮又一轮的舆论浪尖上。

从现实比较看,成熟市场在出现行情不乐观的时候,也没有尝试通过控制或暂停IPO来稳定市场,是否IPO还是由企业说了算。面临不好的行情,企业可以选择暂不IPO,避避风头,也可以仍然选择IPO,当然就会面临低价发行、破发等后果,这都是企业基于自身发展和市场环境做出的决策,并不是由行政干预决定的。这本身就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作用的体现。

注册制自2019年在A股推行后,新股继续扩容是必然的现象,不同类型的、具有创新性的公司申请上市意味着股市中优质企业供给的增加,这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源头活水,更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源泉。这也会给投资者提供更多可选的投资标的和收益机会。

很大程度上,上述呼吁背后也与A股市场“新陈代谢”机制不畅通不完善有关。新股发行常态化而退市者寥寥无几,会带给市场更大的扭曲。Wind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有17家上市公司因为面值出现退市,尽管比去年增加很多,但是退市数量与退市率远低于成熟市场。因此在完善退市制度上,监管依然需要下很多功夫。有进有出,加速淘汰是维护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内在要求,也是注册制下的自然结果。

注册制引入A股以来,企业对于首发上市已经形成较为透明稳定的预期,如果“有形的手”再干预,会扰乱这种来之不易的市场预期,让市场机制功能紊乱甚至失灵,这也有悖于资本市场发展九字方针里的“不干预”原则。

注册制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,也是厘清监管与市场边界的改革。市场有市场自身的逻辑,高低起伏也是市场本身的韧性体现,股市长期稳健发展有赖于一个良性生态的建立,监管须在维护市场规则和推进制度建设上久久为功,比如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,该逐出资本市场的坚决逐出,这对改观“劣币驱逐良币”,提振投资者信心,增加市场的活力会有长久之效。

上一篇:蟾蜍的养殖
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x

推荐阅读

更多